7月10日,日本气象厅发布了东京地区短时强降雨报告,暴雨现场火车站变“水帘洞”,地下通道短时间内被淹没。据日媒报道,7月10日日本气象厅发布了东京地区短时强降雨报告,当晚东京多地受暴雨影响出现积水。7月10日傍晚17时40分至18时40分的一小时内东京练马区降水量约为110毫米,杉并区降水量约为100毫米。暴雨导致多条火车线路停运,新宿站与涩谷站均出现漏雨情况,延时画面展现了涩谷区一地下通道被雨水淹没的全过程。画面中,本来毫无水渍的道路在大雨的倒灌下水位逐渐上升,直至淹没。下午3时15分,新宿车站东口的天花板突然崩裂,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。现场视频显示,候车大厅内水流成河,乘客们蹚着齐膝深的积水艰难前行,自动售票机被淹没至半身高,电子显示屏闪烁着紧急停运通知。在东京站八重洲地下通道,积水在20分钟内便涨至1.2米,数十名乘客被困在自动扶梯顶部,消防部门不得不出动橡皮艇进行救援。“这简直像电影里的灾难场景。”在涩谷站避雨的上班族山田健太郎向记者描述,“雨水从站台天花板裂缝喷涌而出,形成数米高的水帘,检票口瞬间变成‘水闸’,工作人员只能用沙袋筑起临时堤坝。”东京地铁公司公布的监控画面显示,市谷站验票闸机被淹没后,工作人员不得不划着充气艇疏导乘客。暴雨导致东京轨道交通系统遭受重创。JR东日本公司宣布,山手线、中央线等8条主要线路全线停运,新干线列车在东京站至品川站区间限速运行。地下铁银座线、丸之内线因隧道进水被迫中断服务,约35万名乘客滞留车站。羽田机场方面,受雷暴影响,27个航班取消,12架次航班备降大阪、名古屋等地。
展开剩余64%高速公路系统同样陷入混乱。首都高速中央环状线因积水严重实施交通管制,车辆排队长达15公里。在品川区,一处立交桥下积水深度超过2米,多辆汽车被淹没至车顶,消防部门动用大型抽水机连续作业4小时才恢复通行。东京消防厅透露,截至晚间8时,已接到127起人员被困求助,成功救出23名受困者。
日本气象厅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,将此次降雨定性为“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”。气象专家分析,受太平洋高气压与低气压系统剧烈碰撞影响,暖湿气流在东京都市圈上空形成超强对流云团,导致局部地区出现“列车效应”强降雨。涩谷区观测站数据显示,7月10日15时至16时,该区域降雨量达128毫米,相当于东京平均7月总降雨量的1/3。
这种极端天气与城市热岛效应密切相关。东京大学环境研究所教授小林隆司指出:“城市化进程使混凝土建筑覆盖率超过70%,地表透水性急剧下降,加之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仍停留在30年前,导致暴雨时径流速度加快3倍,内涝风险倍增。”
面对突发灾害,东京都政府启动三级防灾应急机制。自卫队出动200余名队员参与救援,在新宿、涩谷等重灾区搭建临时避难所12处。东京电力公司紧急切断3处变电站电源,防止触电事故发生。便利店行业迅速响应,7-11、罗森等连锁品牌向滞留乘客免费发放雨衣和饮用水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灾害中智能预警系统发挥关键作用。东京都防灾中心通过“东京防灾APP”向320万用户推送避难信息,利用AI技术分析社交媒体数据,实时定位受困人员位置。在池袋车站,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向被困乘客投放救生绳索,成功转移17名老人和儿童。
这场暴雨暴露出东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脆弱性。尽管日本《下水道法》规定主要城市排水标准需达到“50年一遇”水平,但实际执行中,东京23个区中仅有7个达标。专家建议,需借鉴新加坡“ABC水敏感城市设计”,将排水系统与绿地、公园等生态基础设施相结合,提升城市自然蓄滞能力。
目前,东京都政府已承诺投入500亿日元升级排水系统,计划在2030年前将重点区域防洪标准提升至“百年一遇”。正如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所言:“这场暴雨既是危机,也是重构城市防灾体系的契机。我们必须以更智慧的方式与自然共存。”东京主要交通线路逐步恢复运营,但部分地下设施仍需48小时才能完成排水作业。这场百年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的应急能力,更警示人类:在气候变化背景下,提升城市韧性已刻不容缓。
发布于:河北省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